“我们葭沚的一个驻村干部连续7天起早摸黑,走街串巷,熬出跟腱炎,医生强制休息,仍坚守岗位……”
“她的精神值得肯定,我们能否采访报道一下?”
“我问了,她不愿意接受采访,说明年就退休了,其他基层干部也都很辛苦。”
……
几经波折,在街道工作人员的苦心劝说下,记者终于见到了主人公王对玲,一个有着22年党龄的枧头驻村干部,一个用脚步丈量同创工作力度的基层干部。
一身“作战服”一个背包
见到王对玲时,她正扶着门,左脚贴着止痛膏,跛着右脚来开门。说到这次的意外受伤,她连声说:“老了老了,走路走多了还能受伤。”
“王对玲2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工作,兢兢业业。”与王对玲共事的葭沚街道工作人员王艳说。
今年已经54岁的王对玲,明年就要退休了,但她工作起来依然干劲十足。自1999年来到葭沚街道后,王对玲一直冲在基层一线。她驻村的是枧头股份经济合作社,该合作社主要由葭南小区与新世纪商城组成,店铺林立、外来务工人员多。在同创工作中,王对玲主要负责新世纪商城中的3个区块。
6月12日早上6时30分,王对玲穿着作训服,背着一个背包就到了新世纪商城,等到一起清运的工作人员来就开始行动。
正值高温,考虑到大家的身体情况,工作时间定在早上6时30分至10时30分,中午休息一下,下午1时就安排在停车库清扫,直到下午4时。人一到齐,她就带着8名小工,从楼上开始清理。
公共通道里明显的垃圾可以马上清理,但旧家具、旧家电是谁家的,还要不要用?王对玲得一个个街坊寻,一个个电话问,工作量也因此陡增。渴了,她就拿出背包里的中药当茶水喝,累了就停下缓缓,还没到中午,就已经汗流浃背,声音嘶哑。
中午,王对玲就从背包里拿出中饭——一瓶水、一个面包、一个鸡蛋,稍微休息一下就开始下午的清运工作。
下午4时同创工作结束,王对玲的工作却还没结束,她又检查起消防安全,再安排好明天的具体工作,直到6时多才下班。“我们这店铺多,商家换得也快,换一个老板同创和消防工作就得重新检查。”王对玲说。7天下来,天天如此。
精打细算,被小工“嫌弃”
“你又来啦!”
“不是请了小工么,你自己不用那么辛苦清理啊。”
在新世纪商城,王对玲一出现,相熟的店家就热情地跟她打招呼。
小工将店铺及外墙的小广告清理后,她还要一家家店铺、一层层楼道检查过去,看到有遗漏的小广告就拿出铲刀亲自清理。
清理过小广告的人都知道,这些小广告极难去除,有些贴得还非常“刁钻”,比如贴在高处和对联上。“贴在对联上我们清理时经常会把对联弄破,就会引起群众不满,只能跟群众好好解释。”王对玲无奈地说。对于一些高处及卷帘门的小广告,她都要把卷帘门拉下来清理,高处的则要借凳子爬上去清理。一天“扫漏”下来,腰酸手疼是经常的事。
一些人不理解,雇了小工自己干嘛还这么辛苦,她却说:“我再检查清理一遍,确保没有遗漏才放心。”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格,同样的对小工的要求也严,希望他们在固定的时间里拿出最大的效率。
因为做事精打细算,王对玲常会被一些小工“嫌弃”:“最不喜欢去枧头干活,她都把我们盯得牢牢的。”王对玲不好意思地笑道:“我在安排工作时都会考虑一下工作量,然后安排几个小工,人太多不好管,不仅效率低还浪费钱。”
在她的精打细算下,工作有序开展,几天下来,她负责的区块环境焕然一新。
以身作则,感染大家一起参与
在同创工作中,无论是清运垃圾、清理小广告,王对玲都以身作则、认真严谨,也感染了周边群众一同参与。
在清理店铺的小广告时,店家看她铲得吃力,都纷纷动手一起帮忙清理。清理高处的小广告时,王对玲爬上凳子去铲,周边群众看见赶紧上去帮忙扶着。
“大部分群众都支持我们的同创工作。”王对玲说,有一次,一位群众一直跟着她,帮忙扶凳子、除牛皮癣。还有一次,她正在清理门帘上的小广告,一位快递小哥看她手都在抖,拉卷帘门没什么力气,马上一起帮忙。
连续7天的起早摸黑,王对玲发现自己的脚后跟有点疼,以为是走路走多了的正常现象就没在意,没想到越走越疼,无奈之下只好去医院检查,才得知是跟腱炎,被医生“勒令”立即休息。但当天晚上,闲不住的她又去参加了同创工作会议,才回家休息。
“做基层工作的大家都辛苦,我只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。”王对玲一直这样说。
正因为有那么多的“王对玲”一直在路上,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整洁美丽。